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其前身为思政教研部,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二级教学和研究机构,承担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党务培训等工作,参与中共浙江省国资委党校和物产中大党校的国企党建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学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以“励志笃行,胸怀天下”为院训,积极打造“以文化人、红色管理、工匠精神培育、国企党建”四大特色名片,培育“一演”“一剧”“一讲”“一展”“一赛”五大文化品牌,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机构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5个教研室和综合办公室;设有国企党建研究中心、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中心、红色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
【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教职员工2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在读博士4人,校外特聘教授17人;拥有浙江省高校思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浙江省首批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1人,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受浙江省委表彰2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优秀就业指导师1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浙江省“最美教师”1人。
【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共产党简史”等7门必修课以及“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等留学生课程,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务,参与中共浙江省国资委党校、物产中大党校的国企党建教学和研究工作。
【荣誉成果】 202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立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单位;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推广计划)3项;浙江省领导肯定性批示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
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三等奖1项、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萌新磨课·骨干练兵”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教师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浙江省“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4项;其他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比赛等16项。
【文化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浙江省“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理念,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真理的味道·红马潮声”铸魂行动,培育“一演”“一剧”“一讲”“一展”“一赛”五大品牌活动。“一演”葆底色,通过原创诗歌“我是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演出,筑牢理想信念;“一剧”固本色,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浙江红色故事情景剧”,传承红色基因;“一讲”提成色,通过“学生讲思政课”,唱响青春赞歌;“一展”创特色,通过“三千学子齐绘一幅画”思政课综合实践展,激活使命担当;“一赛”彰亮色,通过“卡尔•马克思杯”理论知识竞赛,搭建赛教融合的育人体系。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内到课外、从个人到团队、从讲台到舞台,扩展了思政课程的教学平台,实现思政课程教学组织形态的变革。
【社会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对外注重服务社会、对内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协同,共同提升育人实效。国资国企红色根脉理论宣讲工作室获批成为浙江省首批理论宣讲工作室,工作室以杭州本地为主,辐射省内各地,宣讲内容贴近受众需求,宣讲形式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2次获得浙江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担任中共浙江省国资委党校主讲教师,与党校共同开发的《习近平群众观与团队赋能》课程入选浙江省委组织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品课程”(全省高职院校唯一入选课程),《契合与共振:“八八战略”与“浙学”精神》课程入选“浙江省干部培训好课程”。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街66号
电话:0571-86928050 邮编:310018 浙ICP备09058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