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崇学楼1808会议室成功举办“教育创新 成果共话”研讨会暨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务处处长周建荣、马院院长梁丽华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马院副院长寇翔主持。
会上,寇翔副院长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年计划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四个培育项目,并强调通过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对项目进行打磨和优化,使项目不断完善,为申报做好准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四位项目负责人围绕各自研究项目进行了汇报和分享。
概论教研室主管姚硕分享的主题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以手绘报展览为例”,他介绍了我校思政课持续六年的手绘报展览活动,该活动不仅革新了实践教学形式,还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成果具有高度的操作性和可复制性,易于推广至更广泛的教育领域中,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德法教研室主管石华玲分享的主题是“‘大思政课’视域下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她展示了如何利用革命文物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涵的研究成果。近五年,通过引入省博物馆、省烈士纪念馆等资源,构建起革命命文物和英雄事迹的资源库,采用VR、AR技术打造的学习环境,极大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同时,组织学生参与文物保护活动等实践活动,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培养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党史课程负责人杨茜分享的主题是“生成式AI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五环四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并增强学习体验,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潜力。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负责人吴兰花分享的主题是“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并通过有效方法落实这些理念的具体措施。
周建荣处长对四位老师的汇报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精准指导。周处长指出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是研究成果支撑,包括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证明理论基础和学术贡献;第三是具体改革成果,如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第四是领导批示或官方认可,这将极大提升项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第五是推广应用效果,尤其是跨校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媒体报道,增加社会影响力。建议各位老师从整个学院乃至学校层面统筹资源,组建更强有力的团队,并积极寻求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以增强项目竞争力。

最后,梁丽华院长进行活动总结。梁院长高度评价了四位老师带领团队在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希望根据教学成果奖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多出成果,扩大覆盖面,她鼓励马院全体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对教务处对马院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周建荣处长专业精心的指导表示感谢,希望教务处加大对马院课程建设、思政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马院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教学改革取得更好成效。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为校级乃至更高级别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文字:肖秀兰